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名家对《活着》的点评,著名作家评论《活着》

时间:2022-11-15 01:20:01 作者:吴老师 字数:4615字

  《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也是第一部中文小说,先后被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及俄语四种文字,在国内各大翻译机构出版。曾荣获雨果奖,这本书获得了20世纪中文小说奖,是唯一一个获得此项大奖的中国作家。它讲述了一个家族从民国到文革的故事,其家世的变迁折射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其中,老人经历了家破人亡之后一家人开始各自不同生活,最终活着的故事。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活着》采用了小说和散文集《活着》两种文体,其中“小说”由余华写于1978年。故事叙述了一个经历了苦难的家庭从一个顶峰跌入谷底起,历经五代十国和文革之后重新回到国家、城市乃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之路,再到人们思想意识转变和个人生命抉择的曲折过程。作者余华在小说中成功地构建了“小说-政治”三位一体的复杂架构体系,通过讲述一个家族由盛转衰的故事引导读者重新认识这个时代与生活。

01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悲剧感”

  这个故事在描述的时候一直用“悲剧”这个词,很少用“一般”、“辉煌”等词汇,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作者用这样一种手法把它表现得非常特殊和深刻。用“一般”这个词表达人物和事件很容易让人想到《红楼梦》里的王熙凤、《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三国演义》里孙权对杨玉环被刺所发出的痛苦呻吟——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描述显得太过于极端。然而在余华笔下,每个人都是悲惨的主角“没有任何理由比活着更悲惨”……在“悲剧”与“一般”的双重含义下,只有那些经历了苦难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悲剧”之美,才能感受到世界上所有有血泪史的人的悲剧命运吧?!《活着》通过主人公一生去叙述一个家族由盛转衰过程中人自己从好到坏的人生过程和人性变迁过程的悲剧过程给我们一个启示:面对生活中发生的苦难和灾难也不要轻易绝望和屈服,要勇于面对人生中可能遇到的一切挫折考验!否则这个故事就会成为一个让人感觉非常悲惨甚至痛苦的名字。

01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悲剧感”

02在这种悲剧感中,作者通过小人物的命运展现了世界上最大、最伟大的爱,同时也将这些爱呈现在人类眼前

  当读者读到福贵的不幸时,会有一种强烈的震撼感,会对其背后的故事产生更深的理解。福贵经历了所有悲剧性的事件,最终仍然活着。在这个过程中,他所遭受的一切都没有改变他的命运。福贵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所经历的所有痛苦都与他自己无关,他们所受的痛苦都是别人给予他的。正如书中所说“有一天你会发现,一切都会改变……他将永远不会死去”!

02在这种悲剧感中,作者通过小人物的命运展现了世界上最大、最伟大的爱,同时也将这些爱呈现在人类眼前

03余华以独特的语言叙述着一个家族的悲剧

  余华在《活着》中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的画卷,也通过书中一家人的苦难生活,表现出人类生命状态上的微妙差异,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一种微妙而又真实的方式向读者揭示了在这个日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所能承受的痛苦和人生价值所在。小说讲述了一个中国农民家庭五代十国而产生的悲剧故事;在那个动荡而黑暗的时代里,一个小小的生命随着家族的衰落而消亡;在那个苦难而凄惨的年代里,一个人失去了亲人和爱人;在那个时代里唯一可以依靠的是活着的信念和希望。作者通过文字描述了一个老人与自己的命运抗争最终迎来胜利的故事;并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以独特的语言叙述着一个家族的悲剧!在这本书里有太多令人惊讶而令人深思的事情!

03余华以独特的语言叙述着一个家族的悲剧

04结尾在《活着》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在过去的一年里,福贵被抓走,他的父亲和他一起死了,剩下他和一个刚出生就夭折的孩子。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福贵人生之中最好的结局,但一切都是徒劳。福贵到了80岁时死在了妻子家珍怀孕期间,因为没钱治病,没有钱给家珍买药吃而是自己做了一些药吃下去。后来家珍病逝,家珍虽然为家珍感到愧疚,但她又想起了自己曾经被人抢走的孩子,觉得这样做可以安慰自己。后来福贵娶了一个哑巴老婆生了二喜。因为二喜在他生日那天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之后不幸死了。

04结尾在《活着》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